◆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新(xīn)平村,由村民(mín)自建的「瓷宮」。 資料圖片
◆景德鎮御窯博物(wù)館內展出的古瓷片。資料圖片

英語中的China 一詞,除了指中國,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,由此可(kě)見中國與瓷器之間的密切關係。中國的瓷器生產遍布大江南北,歷代名窯名瓷輩出。

說到「瓷都」,人們很(hěn)容易想到的就是江西景德鎮。景德鎮是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的一個市鎮,原名昌南鎮,因位處昌江之南,故名。北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年),此地瓷業興旺,真宗以其年號置鎮奉御製瓷,改名景德鎮。自此以後,景德鎮與湖(hú)北漢口鎮、廣東佛山(shān)鎮及河南朱仙鎮,合稱四大商(shāng)埠重鎮。

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始於公元一世紀的東漢時期,經過魏晉南北朝及隋代的發展,到了唐代已有(yǒu)一定的名氣了。唐代景德鎮瓷器的特點是「白如玉,薄如紙,明如鏡,聲如磬。」稱為「假玉器」,並且貢於朝廷。五代十國時期,景德鎮的主要產品是青瓷和白瓷。青瓷胎呈灰色,與當時名噪南方的浙江越窯製品風格相近。

宋代各地名窯名瓷大量湧現,其中官窯、汝窯、定窯、鈞窯和哥(gē)窯被後人稱為「五大名窯」,成為當時製瓷水平最高的代表。而宋代景德鎮的製瓷技術也日益純熟,規模發展迅速,瓷窯多(duō)達三百多(duō)處,質量也有(yǒu)很(hěn)大的提高。當時景德鎮以燒製青白瓷為主,青白瓷清淡高雅、俊秀挺拔,享有(yǒu)「饒寶」之稱(即饒州寶玉,因景德鎮在宋代時屬饒州)。它是景德鎮獨創的一種瓷器,為中國瓷器史上一個極珍貴的品類。青白瓷的出現,使景德鎮躋身於宋代南北名窯之列。

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,景德鎮的陶瓷工匠發明了高嶺土混合瓷石的二元配方,創製出符合現代標準的純白瓷器。明代景德鎮生產了大量釉上彩繪的瓷器,例如鬥彩、五彩、素三彩和白地綠彩等。到了清代,景德鎮生產了大量精美的五彩和琺瑯彩瓷器。

絲綢之路亦稱「陶瓷之路」

景德鎮瓷器除了供應民(mín)眾需要外,也供應皇室所需。元代於景德鎮設立瓷局,明代設御器廠,清代則設御窯局,每年替皇室官府製造大量瓷器。明清兩代帝室每年向景德鎮訂製超過十萬件瓷器,其中明宣宗每年訂製瓷器四十萬件,瓷器種類繁多(duō),包括餐具、茶具、裝飾品和祭祀器具等。

除了供應國內需求外,景德鎮亦向海外輸出大量瓷器。在南宋和元代,中國瓷器透過海路輸往東南亞、南亞和西亞,合共五十多(duō)個國家和地區。而海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又(yòu)稱為「陶瓷之路」。從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,即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,歐洲人深深地被中國精美的瓷器吸引,不斷購入大量瓷器,例如瑞典商(shāng)船哥(gē)德堡號於1745年運載了七十萬件瓷器最為哄動。三百年間,歐洲各國從中國購入的瓷器達三億件,大部分(fēn)產自景德鎮。

到了現代,景德鎮憑藉其擁有(yǒu)的體系完整製瓷廠家和多(duō)家個體作坊,產品不但精益求精,而且推陳出新(xīn),歷逾千年的瓷都地位依然不可(kě)動搖。

◆ 緩圓(資深中學中史科(kē)及中文(wén)科(kē)教師,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。)